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02013.html
日本人可以光明正大地说“逃避可耻但是有用”,但在向来强调“入世”的传统中国人眼里,宅着就是逃避,懦夫就是懦夫,何必说得那么好听?但这届年轻人的丧,绝不是单纯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宅男。”
那么你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或许是这样的:
乱糟糟的头发,戴眼镜,衣着邋遢,性格内向,平时不爱出门,沉迷网络世界。
宅男的经典形象:戴眼镜、穿格子衬衫、不爱出门。图/《电车男》剧照
上面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日本年热播电视剧《电车男》里。
在《电车男》中,不修边幅的宅男山田刚司是一个终日游荡在日本御宅天堂秋叶原的销售员,他性格内向,毫无主见,平日不爱出门。
沉迷二次元文化的他,在生活里却处处碰壁,事业、爱情都没有着落。
年日本热播电视剧《电车男》海报。
也许是因为剧中“电车男”的形象太真实,这部剧在台湾播出后迅速在当地的BBS站批踢踢上引发热烈讨论。
台湾的网友们纷纷戏称:“我也是这样不爱出门,很‘宅’。”“像这样待在家里整天上网的人,根本就是‘宅男’嘛。”
这或许是“宅男”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它从日本电视剧里借来了“电车男”的形象,将宅男的特征概括成:
整天呆在家里或者宿舍,生活圈内只有自己,不擅长与人相处的人。有着类似生活习惯的女性,则相应地被称为“宅女”。
维基百科中宅男的定义
到了今天,“宅”作为一个形容词,内涵已经相当广泛,没有人能准确地定义“宅男”到底是怎么样的。
宅已经不再是曾经小部分边缘群体的标签,而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次元宅已经成为网上广泛流传的称呼。图/Pixabay
“宅男”是怎么来的?
“宅”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时候,并不是指一个人喜欢呆在家里,不和人打交道。恰恰相反,这一说法正是在社交场合下诞生的。
“宅男”最开始在日本被称为“御宅族”,但最原始的御宅族和我们所说的宅男之间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御宅”在日语里读作otaku(お宅),原本是一个第二人称代词,是用于相互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敬语。
有人说,早期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在参加文化展或日常交流的时候,称呼对方都会用“御宅”(otaku),因为相互之间虽然有着共同的爱好,但实际上却是陌生人。这也成了“御宅族”一词来源的一种有趣解释。
被称为御宅天堂的日本秋叶原。
御宅文化的核心是“ACGN”,即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和小说(Novel)。
到了后来,御宅族也不仅仅指喜欢二次元的人,只要你非常热衷于某种流行文化,并对其有着深入的了解,都可以被称为御宅族。
早前,热衷二次元是御宅文化的核心。图/维基百科
从这个角度看,御宅族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宅”=“热爱”。
一群疯狂地喜欢电影的人,可以被叫做“电影宅”;迷恋各种高科技并热衷于收集高科技产品的人,可以被叫做“科技宅”。
御宅族无关是否都待在室内足不出户,而是指热衷且精通某种文化事物的一群人,更像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
电视剧《青色火焰》描述一代动画人的创业史。
那个时候的御宅族对于自己的身份是有种自豪感的。但在宅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宅男的社会形象逐渐经历了一个污名化的过程。年日本“宫崎勤事件”,成为许多御宅族挥之不去的噩梦。
宫崎勤事件又被叫做“御宅族杀人事件”,被认为是御宅族的宫崎勤先后绑架并杀害了四名女童,从此,“宅男”慢慢地被人贴上了性格古怪/心理阴暗/有暴力色情等变态倾向的标签。
被捕时,宫崎勤的房间。
今天,人们对宅男的印象已经不像那时那样极端,但是却仍然免不了存在刻板印象。新闻的标题中只要出现“宅男”二字,基本上都是负面新闻。“宅”从一个中性词,慢慢变成了“死宅”“肥宅”等带歧视意味的称呼。
常见的标签还有啃老、猥琐、懒等等。
日本御宅族的形象传入中国后,由于汉字“宅”在中文里指的是“居住地”,宅男逐渐被广泛地理解成为一群不爱出门,且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
如今,虽然“死宅/肥宅”的称呼仍然存在,但是多半都是宅人们拿来自嘲用了。社会对于宅人群体的批评,也从曾经恶意满满的人身攻击变成了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质疑。
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这种宅在家里,逃避社交的人,被统称为“废宅”。
即使并不是所有人都以“宅男”“宅女”自称,但几乎都会表现出一些“宅”的倾向。人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宅了呢?
印象中的宅男形象。图/《电车男》剧照
现代化开始以后,人就越来越宅了
退回到三十年前,如果那时候有一个人可以做到一星期都不出家门一步,那他或许是要上新闻的。但是今天,哪怕是一个月都不出门,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实际上,从现代化开始以后,人就越来越“宅”了。
电视时代到来后,“沙发土豆”(couchpotato)一词就诞生了。沙发土豆又叫电视迷,指的是整天坐在沙发上,像个土豆一样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的人。后来,这颗土豆就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宅男宅女。
“沙发土豆”形象的漫画。图/网络
相比起电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更加主动的,信息量也更庞大。网络时代的宅男宅女们,不再是那颗一动不动的土豆,他们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通过虚拟人格在网络世界里生活。
从前你需要下楼买报纸才能知道最近又发生了什么事,需要聚集三五牌友才能打一盘斗地主,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和远方的亲朋面对面地聊聊天。到了后来,互联网可以满足信息获取、娱乐和社交等多种精神需求,上面的事情不需要出门通通都可以做到。
于是,曾经需要走向世界才能获得的抚慰,如今宅在家里通过一块屏幕就能得到。
宅男宅女们可以说是活在智能手机上的一群人。图/Pixabay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社交基本是去社会化的,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和心事的,或许是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你们因为某种精神上的默契走到了一起。
在人人都是宅的今天,我们对熟人隐藏秘密,却习惯和陌生人说真心话。但吃饭和买东西总得要出门吧?曾经是的。但淘宝、美团等电商平台的出现,彻底把“一个月都不出门”的生活从幻想变成了现实。
拿外卖行业来说,过去,人们想要吃饭,必须出门买菜或者到餐厅下馆子;在外卖行业发展的初期,可以打电话订餐,但要收取不低的配送费,再等待餐馆员工配送,耗时较久且价格不菲,不到迫不得已,人们还是会选择自己出门就餐。
肥宅快乐椅。
但是这些问题在今天都不再是问题。互联网外卖平台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专门配送外卖的骑手,这些骑手从每份订单里收取低廉的劳务费。
有时候,外卖平台上订餐甚至比自己直接出门就餐还要便宜。即使完全生活在家里,基本的生活质量也不会降低。
在宅文化发源的日本,人们想要宅在家里,生活似乎就没有那么便利了。
同样是以外卖平台为例,日本人点外卖通常用一款名叫“出前馆”的APP,然而许多旅居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反映:“在日本点外卖实在是一点也不方便,平台上的菜品种类就差很多。付款方式一般也只能到付现金,很少会支持信用卡支付。”
其他国家餐馆的外卖通常也都是由店员配送,配送餐品种类有限不说,因为送餐员平时还有其他工作,餐品配送的速度非常慢,通常送到家门口时,菜都已经凉了,另外还要给送餐员付10%~15%的小费。
还有人专门在网上教人如何在日本点外卖。
旅居中国的以色列博主高佑思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联系了某家外卖公司,完完整整体验了一天中国外卖员的生活。和国外不一样,中国的外卖骑手收入完全来源于订单,因此他们一天24小时都处于配送状态中。第一天送外卖,高佑思就工作到凌晨一点。
高佑思在后来的采访中坦言:“外卖骑手这个行业,也只有在中国才能蓬勃生长。”如果没有便利的网络平台,没有大量廉价的配送劳动力,中国人或许不会宅成今天这个样子。
正在送外卖的高佑思。
蛰居族,会是宅男宅女的末路吗?
中国的宅人,大多数在现代生活提供的便利下宅得怡然自得。但在日本,宅却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日本,有一群被称为“蛰居族”的人,他们终日闭门不出,不和家人朋友联系,也不参加工作。
他们中许多人想要摆脱现在这样的生活,却最终又被拉回了轨道,甚至有专门的组织帮助这群人重新回归社会。
数据统计,日本蛰居族的数量已达百万,令人惊讶的是,高学历的年轻人在其中居然占多数。蛰居族,是当代日本的社会之殇。
英国BBC曾有报道专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