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央广网阜阳界首4月23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安徽省界首市陶庙镇有个赵庄村,村支部书记名叫赵子银,由于种得一手好土豆,人称“赵土豆”。年10月底,“赵土豆”正式变成了注册商标,赵庄村的土豆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土豆大棚里的赵子银(央广网记者赵家慧摄)
土豆+香菇,“错茬”模式有新意
赵庄村园区的大棚里,土豆已进入收获季。农户们正一刻不歇地清理着土豆上的泥块准备装箱,批发商就等在一旁,以2.5一斤的价格全包了这个棚里的土豆,“这里的土豆拿出去好卖得很。”
赵庄村种植土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只是那时,土豆丰收季可没有这般好光景。村民王雷感叹道,“小时候家里种土豆是露天的,质量不行,快烂了都卖不出去,哪像现在,根本不愁销。”
清理干净正在装箱的土豆(央广网记者赵家慧摄)
从几十年前的无人问津,到如今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赵庄村的土豆经历了一个“大翻身”。年,赵庄村成为界首市陶庙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一路走来,“赵土豆”采取的“土豆+香菇”的“错茬”种植模式功不可没。赵子银告诉记者,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培育、种植土豆的时候,这茬收完了,4-10月就轮到香菇了。
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赵庄村厘清了村级资产,让村民成为了股民,于年8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从最初的20亩到如今的亩,大棚面积在不断扩展。同时,赵庄村与宣城市宁国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投资万,建设万棒香菇种植,企业保障每棒香菇不少于1元的基础收益,超过部分村与企业按7:3的利润分成,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
实现立体培育的食用菌棒(央广网记者赵家慧摄)
赵子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租赁大棚的收入有近70万,培育食用菌棒这块儿有万,再加上土豆深加工制成的淀粉、粉丝等产品,又有6、70万的收入,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万元。”
产业园的土豆种植带动全村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及周边多人就近务工。通过在园区打工、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等形式,贫困户平均增加收入3元。股份经济合作社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促进大家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今年,通过与界首市徽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赵子银计划要延长香菇的产业链,“香菇脱水做成的香菇脆,现在市场情况很好。菌柄还可以研磨成粉,冲茶喝。厂房已经建好,预计年底就可以投产。”
土豆+红薯,“两薯”并重齐发力
除了和香菇“携手”致富,在中原地区最大的设施大棚马铃薯种植基地——界首市泉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马铃薯和甘薯也是一对致富好“帮手”。
一座座钢构大棚内,农民正在忙着采捡第二茬的甘薯种苗,负责产业园运营的安徽丰絮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杰介绍道,“这些水肥一体化的钢构大棚每座造价6万余元,园区目前有0多座。里面不用人工施肥浇水,工人只负责采摘和捆扎。”
泉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钢构大棚(央广网记者赵家慧摄)
泉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于年10月,两期项目总投资3亿元。第一期项目已经完成核心区亩钢构温室建设。
受疫情影响,示范园于2月19日正式复工。王艳杰告诉记者,园区计划完成亩脱毒甘薯苗繁苗种植和亩脱毒甘薯薯种繁苗下种,“眼下正是甘薯种苗繁育的高峰期,每天都有多人在大棚里忙碌,按计件工资,每人每天收入70-80元。”
正在整理甘薯种苗预备捆扎的当地村民(央广网记者赵家慧摄)
马铃薯和脱毒甘薯种苗是园区的主要产业。亩产马铃薯0-斤,每年5月1日前后上市,亩产值1万元左右。脱毒甘薯种苗亩产30万株种苗,每棵0.15元,亩产值4.5万元。
自建成以来,示范园引进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团队在泉阳镇成立工作站,开展马铃薯、甘薯技术研发和技术指导,还引进了中化集团旗下中化现代农业经作MAP中心,开展强强联合,建立产业共赢模式,对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的水肥一体化节水减肥灌溉、技术管控、市场销售全过程进行对接。
示范园带动了胡集社区、张楼村0多户近万人土地流转、产业转移、就近就业,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安徽省级农业科技园、阜阳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并正在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