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手把手教会拉祜族兄弟种土豆
最特写
朱有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澜沧县,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这里峰峦连绵,仅海拔米以上山峰就有多座,98.8%的土地为山区或半山区。当地居民大部分为拉祜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
谁也没想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会和这个滇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年开始,朱有勇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澜沧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他手把手教会了拉祜族兄弟种土豆、种三七,用科技光辉照亮了西南边陲这片热土。
院士为何走进深山
5年前,精准扶贫的战役正在中国大地铺展。朱有勇所在的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澜沧县。澜沧县扶贫任务艰巨,是云南决战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年,澜沧县仍有贫困人口13.93万人。
这年冬天,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专题会上,刚满60岁的朱有勇院士自告奋勇站出来:“我年轻,我来干!”他接着说:“大部分院士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同志,扶贫去这么远、这么偏僻的地方,肯定是年轻的去,年轻的不去、老的去就是突破了我做人的底线。云南是我的家乡,让我去澜沧扶贫吧。”
年12月,朱有勇和同事们来到距昆明多公里的澜沧县,先到竹塘乡蒿枝坝村调研。“四处漏风的土坯房、茅草房,几袋苞谷,几件炊具,一张床,一两头猪、一只鸡,这就是一户人家的全部家当。”
“这个地方不该这么穷。”朱有勇发现,澜沧县地处亚热带雨林区,温度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他认为,由于没有技术和产业,当地群众素质性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没充分利用起来。
发展冬季土豆
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农民们应该种什么?
有企业找上门来,建议种花椒。朱有勇左思右想,把企业劝退了,“中国花椒产地这么多,这里种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既要用好我们的科技成果,也要和这里的自然资源结合。”朱有勇院士和其他院士专家一道,对澜沧县科技扶贫进行了定位:这里具备发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产业的优越条件。
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种,第二年三、四月收获。“这个时候能产新鲜土豆的地方很少,澜沧县可以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新鲜土豆产地之一,收购价格也比较高。”扶贫团队里的云南农业大学教师黄惠川给村民们算账,“一亩地,一百天,一万元。”
村民们将信将疑,嘴上答应种冬季土豆,结果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子。
年11月,正是冬季土豆播种季节。为了说服村民,朱有勇在蒿枝坝村找了亩地,搞起了示范种植。60多岁的他下地挖沟,切种薯,浇水施肥。
朱有勇说:“我一个老头扛着锄头到田里面去干,他们就跟着去了,我们是想用我们的行动去带动他们影响他们,而不是用嘴巴去带动他们。”
转眼3个多月过去,年初春,在土豆采挖的时候,蒿枝坝村破天荒迎来反季节的丰收。村民们从来没见过土豆能长出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
朱有勇拉着村民们算经济账:每亩均产3.1吨,这个季节的土豆价格最好,一公斤能卖3元多,每吨能卖出元的好价格,一亩能增收多元。“通过种冬季土豆,就能让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高产田、脱贫田。”
这下,村民们看到了冬季土豆的价值,不等朱有勇和村干部催促,他们就开始种土豆,主动到朱有勇的小院学技术。
收了0个农民学生
冬季土豆只是当地脱贫致富的一块敲门砖。除了冬季土豆,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还在大力推广林下三七、冬早蔬菜等种植项目,助力澜沧发展质高价美的绿色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
年9月,为了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具体运作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在蒿枝坝村正式开班,招收的学员是各村寨的农民。
“院士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学员面对面地学。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朱有勇介绍,为了弥补技能短板,他邀请院士、教授、专家学者直接给农民授课,既讲通俗易懂的理论原理,又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操作,直到学员学懂学会。
如此高规格的培训班没有年龄限制,也无学历要求,入学只需达到两个要求:语言沟通没障碍,想脱贫。培训班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澜沧县培养了一大批立足农村的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朱有勇说:“民族地区特别要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这样产业才可以长远发展,这些贫困地区才能走上富裕的道路。”
5年来,朱有勇和他的团队为0多名农民进行了培训。从冬季土豆、林下三七,到冬早蔬菜、茶叶种植、猪牛养殖,朱有勇带领团队前后共开设24个技能班。朱有勇列出一组数据,培训的学员中,90%的学员都脱了贫,50%的学员带动了亲戚朋友脱贫,还有10%的学员带动全村百姓一起脱贫致富。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澜沧土豆、林下三七等澜沧品牌产品的推广,澜沧县贫困发生率从年末的45.85%降至年底的1.61%,不仅已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还实现了从昔日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今日“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澜沧县即将提前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蒿枝坝更成为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
眼见着澜沧县乡村的一条条泥巴路变成水泥路,一个个茅草房变成砖瓦房,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寨变成干净整洁的美丽山村,朱有勇由衷感到高兴。更让他欣喜的是,村民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已变成了主动学技术、想致富、要发展的积极观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驻村5年的朱有勇深深爱上了澜沧这片土地,他也早已走进农民心里。正是满怀对土地和农村的爱,他在直播“带货”土豆时才幽默不断、金句频出:“澜沧冬天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土豆‘皮肤’好,‘体格’大,一个就能炒一大盘。”而澜沧老乡们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从朱院士教会了我们种土豆,我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多种两亩就能直奔小康,这一切都是朱院士的功劳!”
王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