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6.html
土豆学名为马铃薯,既是粮食,也是蔬菜,产量巨大、营养丰富,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土豆18世纪来到了中国,这种原产地位于南美大陆的植物,迅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带来了新的丰收。
小小土豆,拯救世界
由于土豆以及其美洲“亲戚”——番薯和玉米的传入,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从人口数据上看,明末之前,中国人口仍然不超过万,清康雍乾时期,这个数字就一举跃升到4亿。“农耕之乐劳作之美饮食之道”,短短12个字,道尽了土豆烙印在中国人血脉基因里的民族记忆。
土豆让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那土豆拯救世界又是因为什么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三部部长高剑峰向记者介绍:“刚开始土豆的花作为宫廷贵夫人头上的插花使用。但到了11世纪至12世纪,上等耕地用完,土地提供的粮食不能支撑人口的发展,就会爆发饥荒。土豆渐渐登上老百姓的餐桌,成为老百姓的救命粮。土豆廉价、丰产、易取得、营养丰富,所以这些特点就和原来以小麦为主的结构形成很大补充和支撑。与此同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土豆传到了中国。土豆在世界上转了一圈,所到之处,都对各个地方国家的形成、国家的稳定及文明的支撑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山西人民与土豆的情谊连接
在山西,土豆的名字花样翻新,不变的是贯穿每个山西人血脉深处的土豆情结。小小的土豆,在山西人的饮食谱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的生活和土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白小东介绍:“从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来看,喜冷凉、耐瘠薄。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冷凉、海拔高、昼夜温差比较大,这个特点正好和马铃薯的生长特性相吻合。与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有着更好的适应性,而且其产量的潜力弹性比较大,属于旱涝保收很少绝收的农作物,所以成为老百姓不可替代的选择。目前,山西全省有近个县(市、区)都可以种植马铃薯。在脱贫攻坚中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其稳产性好,涌现出很多以土豆为支柱产业的土豆县、土豆乡、土豆村,比如岚县,马铃薯就是当地第一支柱产业。”
不仅于饮食方面,音乐文学方面土豆也可以说与山西真正深度绑定在一起。高剑峰介绍说,山西民歌、晋西北民歌里面有很多提及土豆的词句,文学中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他们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从农民的视角来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接地气,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通俗易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现实主义的高峰。
“特而不强、特而不优”,山西土豆问题显现
土豆是山西第四大粮食作物。“十二五”以来,山西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万亩左右,种植规模在全国的排名位列9到11名之间,种植规模居全国中游,单产量排名却长期全国倒数,作为山西特色粮食作物的马铃薯面临着“特而不强、特而不优”的困境。对此,白小东认为,从自然条件来说,山西虽然是马铃薯生态区,但是存在降雨量不足的短板,主产区大部分都处于降水量—mm的区域。马铃薯不仅是耐寒作物,也是对水分需求相当高的作物。
除降水量不足以外,从品种的角度来说,脱毒种薯的普及率比较低也是原因之一。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高级农艺师柴生武说:“马铃薯是利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在繁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退化现象,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退化主要是马铃薯病毒在体内积累引起的,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严重下降。利用茎尖培养技术脱去马铃薯病毒,然后再利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繁育健康的种薯用于生产,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
此外,就发展速度而言,山西近年来有些滞后,尤其是山西的马铃薯销售商品性差,多数为省内消化,缺乏市场竞争力。白小东介绍:“所谓土豆的商品性,就是指土豆薯皮颜色、光滑度、薯形和芽的深浅。目前我省主推品种是晋薯16号,这个品种显著的特点就是抗旱性好,适应山西特点,而且薯块大、产量高,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但其有个突出缺陷,就是薯芽较深,不美观。从市场销售来说,影响了山西马铃薯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的市场意识、推广意识都有待加强。”
小土豆大产业,山西土豆闹“革命”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提出,我省支持马铃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丰富精深加工产品,将产业链扩展到化工、医药、美容、康养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鼓励食品企业创新,开发易携带、方便食用、口味多样的马铃薯小食品,推动使用马铃薯粉制作主食;加强马铃薯在配料、中间品、半成品等方面的产品创新,研发推广马铃薯冰激凌、功能性饮品等新型产品。
这些举措如何实施?白小东认为,山西实施“土豆革命”,作为马铃薯产业从业人员,我们充满期待。从马铃薯的延伸产品来说,其延伸产品可以有两三千种,目前大多数仍处于粗加工阶段,如果马铃薯全粉能开发,在医药、化工、美容、康养、保健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马铃薯有希望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推行产业化革命,过去的救命薯,要发展成将来的产业薯、致富薯。
种植面积广却单产量少,种植历史悠久却逐渐被市场甩在身后,习惯了“圈地自萌”的山西马铃薯产业迫切需要一场来自内部的“革命”,重整旗鼓、再度起航,“土豆革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
本报记者沈佳实习生张文姝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
(责编:李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