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经》葬者乘生气(一)
原文: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为之生气。
书中的第一段文字是:“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葬”就是埋葬,“者”就是死人。
为什么埋葬死人?为了“藏”。“藏”就是收藏的意思,就是埋死人,就是收藏死人。
怎么个埋死人?收藏死人不是随便埋、随便葬的,不能随便在大马路、山坡、在河边乱葬就可以。必须要乘生气。“乘”就是利用意思。
用什么来收藏?棺木或火化后收藏埋起来,要利用生气,也要利用生气,利用生气就是风水的核心。
什么叫做生气?古人又介绍:“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行乎地中,则为生气。”
“夫”是这的意思,它就是一个助词,这阴阳之气,“噫”是流动的意思,阴阳之气流动起来就变为风,升到天上就为云,降到地下变为雨。
“行乎地中”,这个阴阳之气钻到地下就变为生气。生气是什么?生气就是阴阳之气钻到地底下变成能量、物质。
为什么说生气是物质?
有的版本说,生气会变成风变成云变成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还有人说,生气能够变成山变成水,这种还是比较牵强,比较片面的;
按原文意思是说,生气就是阴阳之气,钻入地底下形成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够促使生物的生长。知道了生气它是一种能量,它不能够变成风不能变成云。生气它就相当于营养液一样可以维持生命的发展,让动物变得更健康。
生气为什么是一种物质能量?
生气是“阴阳之气行乎地中,为之生气”。
物化理解生气。生气就相当于植物的营养液、人体的氨基酸,是一种看不见的、摸不着的、闻不到的能量物质。把它叫作生气,它对养护植物有非常好的作用。
量化理解生气。生气是不是任何地方的强弱都一样呢?不是的,生气有强弱之分,有的地方生气强,有的地方生气弱,有的地方没有生气。在空中、太空、月球就没生气。
那么我们要利用强的生气,还是利用弱的生气呢?我们要利用强的生气。山顶上的生气强还是山底下的生气强呢?我们根据风水的理论去研究,生气的强弱要根据它的行径路线来观察,不同的地方生气的行径路线也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吉凶理解生气。生气也有吉凶之分,有的地方的生气是吉的,有的地方的生气是凶的,生气在不同的地方就像蛋白质、氨基酸在不同的环境,有的会变成有害的物质,有的会变成有益的物质。所以我们要利用强的生气,要利用吉的生气。
古人告诉我们风雨雷电白云不是生气,生气就是钻入地底下的一种能量,一种物质,不能够牵强附会片面的认为生气是云,是风雨雷电。
生气是一种能量,是一种物质,是维持生命生长的一种物质,像氨基酸蛋白质之类的,但是生气不是氨基酸,不是蛋白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确实存在的一种能量。
图片《葬经》五气行地中(二)
原文: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生气之作用。生气的作用古人是这么说“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
什么是“五气”?
“五气”就是生气的一种分类,它可以分为五种类型,那这五气是怎么分的,古人的说法也各不同,可以直接把“五气”理解成生气。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发而生”是说生气会滋养万物的生长,它是生乎万物,不会变化成万物。那么记住它是“发”,它会促进万物的生长,不能直接演化。
什么东西会演化呢?
只有阴阳之气才能演化万物,“夫阴阳之气”,才能变成风变成雨,阴阳之气它包含了生气,但生气不是阴阳之气,这一点要理解好。
生气的作用是“发而生乎万物”,是促进动植物的生长。“人受体于父母”,是父母的一部分,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掉下的血液。
“本骸得气”,父母就是“本骸”。如果父母获到了生气的滋养。得到了吉的生气,那么这个时候活着的子女也能够得到庇护,能够得到好处。
“受荫”,可以理解成得到庇佑得到好处。遗体就是遗留在世间的。父母的身体得到了吉的生气,子女就能够得到好处。
为什么子女会得到好处?
因为是父母的一部分,子女是父母的一部分,父母得到了生气的滋养,子女也能够得到好处。父母是子女的根基,父母过的日子好了,子女的日子也会好。父母日子过的不好,子女过的日子也过不好。父母是穷人,天天在讨饭,天天连饭吃不起,那么子女也没办法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它包括思想上的影响,还有见识上的影响和行为上的影响。
“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父母它就像树根,子女就像小树木,树根得到了生气的滋养,它就会散发到树木的身上,在人事中也是如此,亲生父母得到好处,那么其子女也能受益!
——父母就好像是插头,子女就像灯泡。如果把父母放在一个生气旺的地方,就像把插头插在一个有电的地方,灯泡就能够亮起来。所以把父母居住的环境调理好,把父母去世之后安葬之处的风水调理好,这样对子女的运气的帮助就会非常大。
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联系。不要以为父母死了就没有影响了。子女和父母是一体的,父母的遗骨放在什么地方就会得到什么气,活着的人也是会得到父母传输的能量。
“五气”是什么?
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五气是五方,正东方、正西方、正南方、正北方、正中央;
有的说“五气”就是金木水火土;
有的说“五气”就是五季,春夏秋冬再加上四季土,“四季土”就是每个季节后面的18天,是土最旺的日子。
那么究竟是哪一种说法是对?
“五气”它就是行在地中,“五气”就是生气的一个种类,或者说“五气”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状态,或五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只要记住一点,“五气”和“生气”他们都行在地中,五气就是生气,生气就是五气就可以了,不再纠结。
“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就是父母得到了吉的生气。做子女的就也能够得到好处。“受荫”是因为“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因为我们是生气聚集的,父母也是生气聚集的。我们的骨头是生气聚成的,眉毛、手脚都是生气聚成的。
如果父母死了,“死而独留”。死了埋在地底下,生气会在地底下滋养骨头,就叫做“反气纳骨”。
“以荫所生之道也”,就是能够帮助活着的人。能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气感而应”这种能量就会感应活着的人。“鬼”就是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和好的事情都会影响活着的人。
生气的作用会“鬼福及人”,让我们活着的人得到好处,也会使死去的人过上好日子。古人认为活着的人也有灵魂。
我们是父母的根,我们要照顾好父母,让父母吃好一点住好一点,不要让父母住在风水不好的地方。不要把父母放在一个居住环境差的地方,父母的身体变差了,我们也会变差。
我们看古今中外的名人孝子他们对父母都是比较好的。那些不孝子女,使父母饥寒交迫虐待父母的人往往不能成事,很难成为富翁、做官的名人。
风水也是告诉我们要善待活着的父母和死去的父母。这叫好人有好报。古人说的因果报应也是有的,确实是存在的,因为你把父母照顾好他的生气就能够反映到你身上。
风水角度上说佛学、儒家的伦理确实是有效益的,照顾好父母,是真的是有好处。
我们在实际调风水的时候,不但要把顾客的阳宅、办公室、店、公司、企业的风水调好,我们还要把顾客父母的风水环境一起调好的,这样你的效果会更好。帮助顾客调理风水的效果也更加明显;如果你只帮顾客调理办公室调理顾客的房子,你不帮顾客调理他父母的房子的环境,那么这个效果也是有限的,虽然也有效果,但是效果没有同时调理那么明显。这是告诉我们,父母跟子女的联系非常重要,父母得到能量,子女能得能量。
再说,“生气”是吉的就能让人健康长寿、升官发财、聪明智慧、子孙兴旺;“生气”是凶的就能让人生病短命、丢职破财、愚蠢糊涂、断子绝孙。所以我们要利用吉的生气,
生气有强有弱,如果你要当千万富翁,你的生气要比普通人的生气要更吉,如果你要做亿万富翁,你就要比别人家的生气更吉更大。你要当李嘉诚、盖茨那种人,那你的生气的级别要更多、更吉的程度你才可以做到。
当然,讲风水是讲先天风水和后天风水,一般基本上讲先天风水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富翁,而后天风水决定了你能做到什么级别的富翁!
风水会给人健康长寿会让人的升官发财,生气越大越吉就发的越多,能量只有越大越吉了,才能更健康。如果生气是吉气但能量很小,虽可以活久点,但不能活到非常久。
生气吉,生气大,是风水的核心内容。
图片
《葬经》以铜山西崩(三)
原文: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
其行也,因地之势。
其聚也,因势而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例:铜山西崩,灵钟东应。在西汉年间汉武帝,有人用西边的铜山的铜矿建了一个钟,然后把这个钟搬到了一千里之外的东边。有一天西边的铜山倒塌了,皇宫里的钟翁翁作响,汉武帝就问大臣东方朔为什么这个钟翁翁作响?东方朔说这个钟是子女,子女嗡嗡作响,就是代表父母身上有灾;那么钟的父母是谁?他说西边有山会崩塌。过了三天了,有太守上奏告诉皇帝他说西边有一铜山崩塌了,崩塌了20多里路,20多里的山全部塌了;这就告诉我们,子女身上发生的事情,是父母身上能量的传输过来的表现。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他说“木”是树木,“华”就是兴盛的意思。春天到了树木就会开花发芽长叶子。所以叫“木华于春,粟芽于室”。
“栗”可以解释成是粮食,比如说番薯土豆之类的,“粟芽于室”就说春天到了树木会发芽长叶子。在古代的时候,地下室有没有水泥啊?老百姓家里面是没有水泥的。春天到了树木自然发芽开花长叶子,放在地下室的粮食也会发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春天到了土里的生气就会变旺。里面的植物会生长,动物会苏醒,冬眠的蛇会醒来,开始长膘,这都是因为生气的作用,生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观察事物的发展,来证明,来察觉到生气的存在。
气行乎地中。既然说了生气是存在的,那么生气是怎么行走的呢?竟然有生气,那么生气会不会动呢?是不是死气沉沉的不动?古人说了生气会在地中行走的,不是停在一个地方不动。所以它说“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它是会走的。
因地之势。生气是随着地势来行走,如果地势蜿蜒,生气也会蜿蜒,如果地势是直的,那么生气也是直的。土往下面,生气也往下,土转弯生气也转弯,所以这叫“因地之势”。
其聚也,因势而止。既然说生气会行走,它不是死气沉沉的停在一个地方,那么生气只会走不会停吗?不是的,生气它也会停,也会聚在一起,就像人一样,有的地方群居,有的地方散居。所以它告诉我们生气不但会行走,而且还会停止,还会聚在一起。那么它怎么行走?怎么去聚在一起,怎么去停止?“因势而止”,是根据地势的状态而停止而聚集。生气怎么聚怎么止呢?就是看地势,地势停止了生气就停止。地势聚在一起,山聚在一起生气就聚在一起。
山停的位置,就是生气停的位置;
山聚在一起的位置,就是生气聚在一起的位置。
记住这两点,山停气停,山聚气聚。
生气随着山脉行走,聚在一起的地方就是真龙穴。如果你在这个位置葬坟,把父母把祖先安置在这个生气聚的位置,你就可以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子孙兴旺。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那么在这个位置,除了做坟,做房子可不可以?
做房子也可以,真龙穴可以建坟也可以建房子,但是做坟和做房子也是有区别的。做房子要求的是这个穴位的面积要大,穴位小只能用来用来埋死人,不可以做房子。
生气“随山势而走,随山势而止”。聚的位置就是真龙穴,就可以在这里葬坟、建房子。这是生气行走聚集一个原理。“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而止”。那么古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找生气聚集的地方。
“古人聚之使不散”,就是古人找使生气不会散的地方,找生气停止的地方叫做真龙穴,找这种真龙穴的方法叫做风水。古人把找生气不会散的地,找这种生气不会行走,不会流失的一种方法。叫做风水学也叫风水术。“古人”是指作者以前的古人也就是郭璞以前的古人不是说郭璞,就是晋朝以前的人,他们把找生气不会散,生气不会流失的地方的方法叫风水术。
图片
《葬经》藏风与聚水(四)
原文: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
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生气在哪里?生气会让我们发财,身体健康,婚姻幸福,能找一个如意郎君,能找一个很漂亮的媳妇,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生气多、生气吉、生气聚集在一起不会消散的地方。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生气会在有水的地方,这叫“得水。”“得水”是说房子周围要有水,水利用好就可以升官发财。但也不是说家四周围全都要水,只要有一到四个地方有水就可以,主要是看怎么利用。家或坟附近有没有生气过来,有生气的话你把生气围在那里面就非常吉利。
首先找生气,找到有水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生气。
其次寻藏风,房子或者坟的四周要有山或围墙来挡风,这个叫“藏风”。做房子或者埋死人能藏风聚气就好。
“藏风”与“得水”哪个更重要?两种地形,一种是“得水”的地形,一种是“藏风”的地形。古人讲“得水为上”,就是说得水的地形比藏风的地形还会更好。
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何以言之,气之盛虽流行”,意思说生气很旺很多的时候它就会溢出来流走。“而其余者犹有者”,如果有水或者有山环抱的话就能够让这种气停止在那里,所以要藏风聚气,要山环要水抱,前面要有水拦住,这才是风水宝地。
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如果山的生气很小,又有水有山来环抱它,生气也不会流失。所以经书上说“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就是这个道理。
外气横行,内气止生。“外气”可以把它理解成外面的砂水,穴位外面有砂水,内部的生气在那边聚集。有山环抱有水在这横行,叫做“外气横行”。就是在外面有砂水横栏住,内气就会停止在这里面,就会“止生”,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风水宝地。这叫“外气横行,内气止生”。找到了这个生气。把它的流失的方向知道了,又知道生气是怎么走的,怎么停止的,怎么聚集的,就可以点穴了。
当然,有的地形不像这么简单,这个地形是很明显的。所以古人他又传了一招更加厉害的口诀,叫“浅深得乘,风水自成”什么意思呢?
浅深得乘,风水自成。“浅深”就是高低的意思,要知道这个能量是怎么走的,还要得知道要点多高,点多低,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生气到这里面停止。是点到这上面好,还是点到这中间,好还是点到下面好?这就是专业技术,那么该怎么来判断?比如说这个圈有10平米,20平方米,你是点在上,还是中,还是下,有没有什么标准?有,要浅深得当。
龙脉随山势行走,山势停在这个位置,生气就停在这里位置,山聚在这个位置,就知道这边是藏风聚气、得水的好地方,把穴位点顶上,还是在中间,还在下面,要根据水的大小来点。
水很小,就不可以点到这上面。因为水太小,点太高了就拦不住这个气,气就会流失,或者这个气到达不了这个位置;水很多,不点高就会把坟墓给淹掉了,把房子淹掉了,所以说水多要把穴位点高一点水小可以稍微点低一点。
只看水是不是就可以?有的地方它没有水,没有水怎么点?没有水我们把水忽略根据藏风来点穴。朝山很高,穴位就不可以超过朝山;朝山低,就不能把穴位点的比朝山还更低。一般来说,最好的位置在朝山中部点穴。
看案山,高不过眉、低不过脐。
一切都在实践中开悟……
图片
《葬经》生气强与弱(五)
原文:
夫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
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水。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
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地势以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
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
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阴和阳。
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生气之强弱。夫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
古人说“夫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水”。说的是一个继承关系,它们之间就是
土——气——水之间三者联系。
土是气的母亲,气是水的母亲;
水是气的女儿,水是土外甥女。
土与气之表。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水。
有土就有水,有水就有气这种地形就是最好的,土质肥沃,树木苍盛又有水,生气就很强;有土但没有水分,也没有树木没有花草,生气很弱或者说是没有生气。
生气之藏在。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
藏”就是藏;
“涸燥”就是指没水的地方或者水湿度很小的地方。
藏在涸燥的地方,就是干湿度很低的地方,那要把地基挖深一点。死人、棺材要往下面埋埋深一点。
“藏于坦夷者宜浅,什么叫坦夷者”?就是平洋地,葬在平洋地就不需要挖那么深,这个“藏”就是埋葬的意思。
土与气之行。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土行气行”,“土”指的是山、土壤,它的地势是怎么样流通的?地势是左,气就往左。地势往下,生气也往下,“物”可以理解成动物植物细菌,有生气它就茂盛,就健康成长,叫“物因以生”。
地势以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
“地势”就是平洋地,北方地区的平洋地。在有脉的地方,叫“地势以原脉”。在平原地要利用它的脉。
“山势以原骨”就是说你在山区地区,山龙的地区,要点在它的脊骨处,有脊骨的地方。“骨”是脊骨的意思,“脉”是脉线的意思。
到平原地区就要点在有脉线的地方,山区要点在有脊骨的地方。
“原骨”指的是脊骨,脊骨就是中间的那根线,就像我们一人的腰,这个就是脊骨。平原地区要点在有脉的地方,这种高山地区要点在有脊骨的地方,当然,要点在脊骨往下行走停止的地方,“骨止”就是脊骨停止的地方。如说脊骨到这里面停止了开一个窝,就可以在这里点穴。那平原地区,就要跟着脉线来走,到脉线停止的地方就出现很平的地方就可以点穴。
平原点穴与高山地区点穴,高山地区点穴一定要是在脊骨的下面,沿着这个脊骨来点。在平原地区,一定要沿着这个脉线来点,因为在平原地区,是看不到这个脊骨。平洋地寻脉要在下雨天找,因为下雨后有积水就能看出什么地方高,就发现高出的地方就会出现脉。脉出来后,要在开窝、更平的地方点穴。这就可以在平原地找到风水宝地。
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
“宛委自复,回环重复”。告诉这种山脉是什么样的,然后又告诉穴点的什么位置。那这个穴是圆的、扁的、还是三角的?
“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这是告诉穴位长的什么样子?
穴位就像是踞在那里,“踞”就是蹲的意思。就像有人蹲在那个地方,“揽”就是像手一样伸出来。山龙还是往前进,“却”就是停止的意思,“欲止”就是想停在这里又想钻到地下,叫做“欲止而深”。这就是穴星、穴位的样子。
这个穴位就像人蹲在那里等候人一样,等人的时候它还把两只手伸出来,向前进却又停止,想停止又往下钻。这叫“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阴和阳”。是风水宝地
欲进而却,欲止而深,
穴位就像人的脚一样,蹲在这里。然后有两只手伸开来就叫做“揽”,没有手伸开来就不叫“揽”。它伸出一只手也叫“揽”,比如说它在这边,有一只手伸出来回抱穴这叫“揽”,“欲进”山脉想往前进,但是实际上它没有进,它就是停止,似乎停在这里,但是实际上它又想往下面钻,就是叫“欲进而却,欲止而深”。这种地形就是穴位,就是真龙穴。
“来”指的是来龙。来龙的生气,“积”指的是积生气,来龙的生气积在一个地方停止了。“龙气”就是山的脉气,就是生气聚集在一个地方。
来积止聚,冲阴和阳。
指的是龙跟水一样,比如说这是一条龙,山龙过来,水把它抱住。水和龙的大小相同。龙的大小跟这个水的大小也一样大或者一样小。不能水很大龙很小,也不能龙很小水很大,“冲阳和阴”就是这个意思。冲还包括龙往前走。“和”是把这个水抱住叫“和”。这叫“冲阳和阴”。
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土厚了山才能高,所以说山要高,山要有力,山要壮,健壮的意思。如果穴山很高,水又很深,周围的草又很茂盛,这种龙穴非常的好,有多好?叫“贵若千乘”非常的贵重,贵重贵到可以让人发财当官。
“乘”指的是车,在古代指车。可以达到买辆车的这种地步,“千”是个虚数,不是指确切数字,是指非常的有钱,“贵”指的是贵气,可以理解人当官或者贵重,这种地方是非常有钱的,富如万金,这种地方如果葬下去,家里就能当官,“富如万金”就是指家里面有黄金万两。这个数是虚数“千”和“万”都是虚数。就像飞流直下尺,它就是个虚数。表示这个这种地形是非常的富贵。经曰就是一本古书,另外一本非常经典的古书上说“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什么叫“形止气蓄”?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形”指的是山的形状,山的形状停止了,气也就停止。气就能够聚集在那里,如果山停止在那个地方,聚集了很多的生气。那生气就可以催化出万物,也可以演化万物。这地方好不好?是“上地”。什么是“上地”?就是生气非常强的地方。
总之,“地势以原脉”,就是要在平原地,要找到这个脉线,在山地要点到脊骨,然后要找到这种穴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的穴位,还要有龙脉跟水相抱,“冲阳合阴”。土要高大,水要深,树木要茂盛。这种地方就是“上地”,就是风水宝地。
图片
《葬经》之气所始钟(六)
原文:
为土地也,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终始,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为土地也,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为土地也”就是土地,踩在脚下的土地。那么土地要怎么样?要“地贵平夷”。
什么叫“地贵平夷,富贵有之,土贵有支”。就是平洋地。
“支”就是山上开出的分支。平原地要点在很平的地方,在山区要点在开支的地方像树枝一样,在这种地方去找穴。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说支起来了,气也就起来了,“支之所起,气随而始”。就气随着开始,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气从哪里始?从支的这个位置。气从这里来开始,这里面就是起点。结疤的地方,分叉的地方,这就是起点。
“支之所终”就是支的终点,在这里面停止。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生气的起点和终点。点穴要点在终点的位置,不能点在起点的位置。古人就这么直观的告诉我们点穴怎么点。
那么“观支法”是就是: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观支之法”就是观察山龙的方法。观察山龙的方法“隐隐隆隆”,什么叫“隐隐隆隆”?是非常的不清楚,为什么说不清楚?因为到了山上的时候是非常的复杂、微妙,很难看出来,能量聚集是非常的微妙。生气的方向路线具体在哪里,它是非常的微妙的,要玄妙,要灵活变通,要仔细观察,不要自己站的很高或者人都没在山上然后拍一个相片,就说穴在这个位置,或派无人机去,那是找不到的。实际地形都“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它的脊骨脊线非常的细。而且非常的杂乱。拍相片去看,派个无人机去,站到几百米上千米的地方去看这个山,是看不出来,这叫“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只有细心的去实地上去看,才有可能找出这个脊线,找出这个脊骨在哪里?就能点中这个穴位。穴位叫“吉在其中”。只要认真分析才能点得到,如果是在远程上靠拍一个相片、无人机去,站到山角下不上山是找不到脊线的,也很难点中这个穴位,是这个意思,所以告诉我们要灵活灵动,吃苦耐劳,要到实地上去看,不要人家拍个相片给你,就给人家说这个穴在这里,这样可能一下子就点错了。风水它是一门实践科学,一定要到山上去,而不是纸上谈兵一场空。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很强的话,土会怎么样?土就会鼓起来,就说山中的土的能量越大气也就越大,山的起伏也就越大。找生气一定要找能量大的,古人说“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意思是“支”指的是山龙。如果山停止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会怎么样?就会有水相配合。“支有止气”,要看这个山龙是不是停在聚气的位置。还要有水相配合,如果“势顺形动,回复终始”。
势顺形动,回复终始,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势”指的是山势,顺着这个山龙去看,气就聚集在窝里,顺着这个山龙。势顺形动,回环重复。
“回环重复”是说这边围了非常多的圈,这种地形好不好,这种地形是非常好的,“势顺形动,回复终始”,这种地方有多好。古人他说“法葬其中,永吉无凶”。这种地形葬下之后就是永远都是吉利的,永远不会发凶。那么关键要认识生气从哪里来在哪里聚集,如果你找到这个地方又有水,“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终始”,那这种地形就非常的好。
山龙从这边过来,然后圈了一个圈,这种圈了很多圈的叫缠山。山缠了一圈又一圈,那脉气生气聚在哪里?生气就在这个圈子的中央。就在中心的位置,葬在这个位置就是永用吉无凶。
图片
《葬经》之重冈叠阜(七)
原文:夫重冈叠阜,群城众支,
当择其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参形杂势,主客背情,所不葬也。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故葬其额,陇葬其麓。
卜支如首,人陇如足。形气不经,气脱如逐。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
祸福之差,侯处有问。
生气有好有坏,生气的选择就是山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山更好,选择什么龙脉更好。
夫重冈叠阜,群城众支,当择其特。
古人说“夫重冈叠阜”意思是说“重”就是很多,“冈”指的是山的脊骨。山的脊骨有很多。“叠阜”指的就是小山,如果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龙脉,很多的脊骨,又有很多的罗城。各种的小山这样围起来。
“当择其特”。“特”指的是特别,要选择比较特别的地方。
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选择什么特别呢?比如说“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就说在这种地形下大家的龙脉都差不多时,要选最大或最小的山。"特"就是最小,选特小或特大的龙脉来作为点穴的位置,叫“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当择其特”就是要选择特别的。
参形杂势,主客背情,所不葬也。
有的时候还要看这个山龙吉不吉,能量大不大,是不是吉龙,如果“参形杂势,主客背情”是不可以葬。
参形杂势,主客背情,所不葬也。
“参形杂势”,山很破烂,支头分叉又很严重,这种“参形杂势”的地形不可以葬。
“主客背情”,“客”指的是穴位对面的朝山。像一个脚跟反过来,像一个后背背对着我一样。客山无情的穴位也是不可以葬。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古人说“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的“支”指的是山龙,“欲”指的是想要,山龙想要趴在地上。“地”指的是平洋地。“拢”是小山意思。山龙想往上涨。
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故葬其额,陇葬其麓。
卜支如首,人陇如足。形气不经,气脱如逐。
“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是大山龙和小山地,“止”是穴位,穴位是平夷如掌,像手掌心的就是穴位。当然,也不是所有平夷如掌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故葬其额”说大山龙要点在额头上,那么这个小山坡要点在山脚下。
“卜支如首”,就是点大山龙头上。
“人陇如足”,就是小山坡要点在脚下。
“形气不经,气脱如逐”,就是藏不住气,气全部走掉。
“陇点足下”指的是小山坡,要点在下面,支是大山龙,大山龙点在额头,不能点下面,除非有平夷如掌的地方,平夷如掌的地方就是穴位。如果平夷如掌的穴位在这里面,那么也要点上一点这叫“其额”。如果点太下了,就算下面有平夷如掌也不是真穴。
“支点额头,垅点足下”。大山龙点额头,虽然说其他地方也有开窝但都不是真穴。
“形气不经,气脱如逐”。点穴不是点在平夷如掌的地方,又不是点在额头上,又不是点的足下,是点在形气不经的地方。
“形气不经”,没有平夷如掌也没有开窝,像这种地方是直接下来,这叫“形气不经,气脱如逐”,就像气全部跑掉了,这种地方就是凶的穴位。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
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祸福之差,侯处有问。
埋死人很难的。“支垅之辨”要分辨这种大山龙它停在哪里?小山坡它的脊线、脉线在哪里面?比如说在这个山上,看这个山是眼花缭乱,眩目惑心。
“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看的眼花缭乱,脑袋发胀。
“祸福之差”就是好事或者坏事,不是简简单单的,它是很复杂的,就在微妙之间。
看风水点穴位很难的,吉凶就在一线之间。“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祸福之差,侯处有问”就是这个意思。要到实地上去看,不到实际上看可能就吉凶一线之间,就没点中穴位,跑偏了就不好了。这个就是点穴的时候要跟着这个线去点。
大山龙要跟着这个脊线,看脊线结在哪里面。如果不到实地上去看,在远处看是看不出来的,就可能点错,这叫“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祸福之差,侯处有问”。这个就是说点穴的时候要注意生气的选择,在不同位置点穴,它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地方生气不一样,能量大小不一样,吉凶不一样。平原地跟大山龙点穴也不一样,
“参形杂势”地方不能随便乱点,“主客背情”的地方不能随便乱点,在“群城众支”的地方又怎么选择,该点额头还是点足下怎么去选择的问题你知道了选择之后还要用生气改命。用这个风水去帮改命,如果找到这种地方是不是可以了?还不可以,你要继续去改命。
图片《葬经》之功夺造化(八)
原文: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
故葬者,原其所始,接续其所止。
审义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工改天命。
经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元通阴阳,功夺造化。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
故葬者,原其所始,接续其所止。
山龙变化多端,那么点穴点哪?要点在山聚集的地方叫“法葬其所会”,葬在一个藏风聚气的地方。
故葬者,“藏”就是埋葬,埋死人的时候要利用生气的起点,要知道生气在哪里开始,还要知道生气是怎么流通的,“连续”指的是流通。还要知道生气是从哪条路上过来的?是从东边过来的,还是西边过来的。
“接续其所止”生气的终。
审义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审义所废”。知道生气从哪里开始,从哪里流通,怎么流通,停留在哪里。然后找到了这个平夷如掌的地方,记住平夷如掌。然后这个地方是不是就风水宝地,不一定,还要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有没有被人家破坏,有没有被别人先葬掉,有没有被别人用挖机或者炸药给炸掉了。
“择其所相”,看有什么东西来保护这个穴场。比如说有没有吉砂吉水来保护你这个地方,有没有青龙白虎来保护,有没有朱雀、朝山来保护,这叫“择其所相”。
“避其所害”,“害”就是说选择这个穴位你还要避开那些不好的东西。避开什么东西?就是凶砂凶水。还要把那个凶砂凶水给弄掉,要避开那些凶砂凶水。
“凶砂凶水”就是那种破破烂烂的,或者说方位不对的砂水。要避开这些东西。这样穴位才能用,那是不是说避开了这些东西你就安枕无忧了,还不可以?还要“浅以乘之,深以取之”。
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
在绝大部分山脉的脉气更深,这个时候埋死人时就要挖深一点。比如说脉气在土里三米深地方,就要把死人也埋在三米的地方,如果只埋在两米的地方或一米的地方就得不到脉气。还有一种山脉是在表面流通的,就不要挖那么深。比如说在表面30厘米的地方。那就直接把土盖上去就可以或轻轻地挖一下就可以。“浅以乘之,深以取之”就告诉我们脉气怎么用。
“辟以通之,阖以固之”。好山龙后面都是石头。石头上是无气的,然后要怎么样才有生气?就要把这个石头给砸断、切断。“辟”就是开的意思。石头把脉气给阻止了,脉后面有石头阻断或后面很臃肿有畸形,那这时候你要怎么办?要把它给铲除,“辟以通之”就是你把它铲除掉。还可以这样理解,后面有石头把脉气阻断了,就要把这个石头挖掉,再通过用土去填埋,跟后面土的接续使脉气连通,或者从石头底部(旁边)土壤连通。这是讲的是真龙穴。或者在砂水穴前有水不好,有的地方有水是不吉利的,并不是所有地方有水都是吉利的,比如自己砂水穴前面有水不吉利的时候,要把它用土填掉。比如说门口有个池塘用土填掉,把脉气疏通,这叫“辟以通之”。或者龙脉后面有个水塘要疏通,用土把这池塘给埋掉,脉气就会过来,因为脉气遇到水就停止,停止在这里面就过不了就要填掉,这叫“辟以通之”。
“阖以固之”,山龙从一边过来,山斜的太厉害了。要用石头把他给围起来,这叫加固。“阖以固之”就是加固。加固,围起来的意思。有个地方要疏通,有地方要加固。“辟以通之,阖以固之”告诉我们找到了风水宝地,还要改造他也称内堂作法。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工改天命。
“乘金”就是利用金,“金”指的是金山,埋死人做房子你要埋在金山上,“金山”就是圆的椭圆的山,要埋在这种前面有水的地方,这叫“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土还能保护棺材。把棺材葬在这种地方就是风水宝地。
“外藏八风,内秘五行”里面还要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外藏八风”穴位的里面要围起来不能够被八风吹,要围的紧密,内部要藏五行就是木山,土山,金山,水山,火山就是五星山,叫做“五星连珠”。能够挡住外面风吹,里面又有五星连珠,或者五星归恒,“五星归恒”就是东方要有一个木山,南方有一个火山,西方要有个金山,北方要有水山,中间还要有土山。如果还是这种地形,那就好上加好了,吉上加吉。古人叫“外藏八风,内秘五行”。
“天光下临”出现五星连珠或者是其他的吉兆或者是出现百年难得一见吉日,千年难得一见的吉日,刚好老天爷又来帮助,“地德上载”地上的能量又在特别的旺盛的时期,就是得地运,地的能量往穴位上的不断的涌现。老天爷又帮,地下的能量又往前冲。然后这种地方还“阴阳冲和”,龙又和抱在一起。
“五土四备”就是五种颜色的土,具备了四种颜色,刚好又挖到了五色土,它是证明了这个地下的营养物质的能量比较充足。
“五土四备”就是五种颜色土具备了四种,五色土就是黄、红、紫、白、黑,其中不能出现黑色土,挖到的土又是这种土那就更加吉利。
“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天时非常的吉利的时候,在这里做房子就更加吉利。如果具备了这些,在选的风水宝地时,把坟葬在山聚集的地方,知道了它起点能量很强,气流通又顺利。
聚集的时候风又藏的很好,又没有被人破坏,又有保护,又没有凶砂凶水,埋的时间又好,不好的地方又能够开通,又懂得怎么加固,又选择在金山上,金山下面又有水,周围的山又能藏风,四面八方都有山,里面的又有五星连珠,又碰到好的时间龙水相抱,又挖到了五色土,那么葬坟或房子做在这种地方,就可以夺神功改天命,如果具备了上面的这些,那么在这种地方去埋死人或者把房子建在那里面或者你去那边住,做了这些,就可以像神仙一样。
做到这些需要什么呢?
经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元通阴阳,功夺造化。
布局的功夫要全面,然后又能够利用好周边的山水,还要有本事把那个凶水改成吉水为我所用,把被破坏的东西消除,把更高的地方把它变矮,更矮的地方变高,一切的改造布局叫“微妙在智”,要通过智慧去改造。不能够死打死的,不能够怪力乱神,全靠你的触类而长,就是全靠随机应变。
“元通阴阳”就是要配合阴阳就是砂水能量。就是要利用砂水能量去夺神功改天命。就是说风水改命,要利用好能量利用好周围的砂水,要微妙在智,然后要客观,要避掉凶砂凶水,要利用好吉砂吉水,再选上好时间,就可以功夺造化这就是风水改命要做的一些条件。
图片《葬经》之上地之山(九)
原文: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若原自天。
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
伏连自天,水波马驰,畜势来若奔龙,欲其来也。形止若尸,冗欲其止。
若器之贮,言气盗而不散也。
若龙若鸾,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天光发新,明堂开也,朝海拱辰,言譬水虽万循,同归于海,星辰虽偏,必拱北辰。
例众水皆为穴用,诸山皆供此龙。
龙虎抱卫,助身龙虎,拖卫朝山与主山之穴,情相向也。
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亲,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若原自天。
“上地之山”,就是生气最强的山。“山”指山脉,寻找最强生气的山脉。这段介绍的是龙脉,什么样的龙脉最强、最多。就说生气存储最强的山才叫上地之山。下面说“例众水皆为穴用,诸山皆供此龙,“此龙”说的是此龙脉。
最强的龙脉是“若伏若连”,说生气最强的这种龙脉,它伏来伏去,好像断了实际上没有断,叫“若伏若连”。
其原自天,“原”在这里是通假字,意思是说这个龙脉似乎来源于天。“原自”就是来自哪里的意思。这么强的能量、脉气,这么好的龙脉,它似乎来源于天,寻找的龙脉必须是非常长而且是若伏若连。
“其原自天”也就是说寻找的山脉起点要非常的高,要在高山上。就是“太祖山”,太祖山必须是要找那种非常高的山,而且山上要有白云,像在天上一样。不能找那种小山,小山能量就没那么大。
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
“若马之驰”就像马一样,说龙脉必须是要像骏马的背一样,还要像水波纹一样。
“其止若尸”,“止”是停止的意思,停止的时候就像一个人躺在那里像尸体一样。
龙脉从后面开始过来停止后,就像在人的生殖器这个位置就是结穴的位置,开一个平夷如掌的窝,或者停止的山聚集在这。当这种脉停止的时候,它就变得其止若尸像一个人躺在这里面。可以看到“伏连自天,水波马驰,畜势来若奔龙,欲其来也”。四周的山,伏连自天,四周还有很多山往前面过来,比如说朝山、后山,四周还有其他龙脉还不止一个龙脉。伏连自天,水波马驰,畜势来若奔龙。讲的是不止一条,还有其他的山过来,叫做“畜势来若奔龙”。
伏连自天,水波马驰,畜势来若奔龙,欲其来也。形止若尸,冗欲其止。
“欲其来也。形止若尸”如果这个地方除了后面有龙脉过来之后,周围还有其他龙脉组合再在一起,不只一条龙脉了组合在那里。这叫“伏连自天”。
“冗欲其止”?“冗”就是散开,向四周散开的意思。但没有真正散开,它想散开,没有散开,是想抱住这个地方。这叫“冗欲其止”。
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若囊之鼓,言气之吸也。
“落怀万宝而燕息”意思是说这个穴位的怀里好像抱着一个宝贝,“宝”可以解释为一个宝贝。那么这个宝贝值不值钱呢?非常值钱。“万宝”就非常值钱的意思,这个万也是虚数,指的是非常值钱的一个宝贝。
“若囊之鼓”前面还有像鼓一样的朝山、案山挡住气。“言气之吸也”,都是在讲这个穴位,开了平夷如掌的窝一样的。就好像在吸气。
若器之贮,言气盗而不散也。若龙若鸾,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若器之贮,言气盗而不散也”,就好像说这地方,“贮”就是装东西的意思。就好像这个地方贮好了气,贮好了很多的宝贝。好像这个地方装了很多的宝贝各种各样的东西,叫“若器之贮”。“言气盗而不散也”,就说在这个地方山环水抱,是个储气的地方。
山来龙的形状像龙、像凤,又好像是在腾飞,又好像是蹲在这里,又像是皇帝在这里。这种地方就是能量最强的一个风水宝地。
天光发新,明堂开也,朝海拱辰,言譬水虽万循,同归于海,星辰虽偏,必拱北辰。
例众水皆为穴用,诸山皆供此龙。
“天光发新,明堂开也”穴位的明堂要开阔,“天光发新”指的是天色不能够阴暗,要明亮。除了天光发新,还要“朝海拱辰”,天色不能昏暗,就是光线不能被太多树木挡住,明堂还要开阔一点。
“朝海拱辰,言譬水虽万循,同归于海,星辰虽偏,必拱北辰。例众水皆为穴用”,说周围的水全部来到明堂汇集,就像把这个穴位当成北辰星一样尊贵。北极星就是北辰星。所有的水所有的山全部围绕龙脉,这个就是能量最强的的地方。
龙虎抱卫,助身龙虎,拖卫朝山与主山之穴,情相向也。
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亲,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左右还有龙虎抱卫,助身龙虎。
“外身龙虎”不是这个龙山上的龙虎,是龙脉上散发出来的龙虎。外身龙虎和本身龙虎一起抱住它,朝山也有情,这个就更好吉上加吉。
“主客相迎”“主”指主山。“客”是朝山,朝山也抱住这个主山。
“四势端明”是什么?“四势”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清清楚楚都有。
“五害”指的是蛇虫鼠蚁蝎,如果穴位的主山里面没有蛇、没有虫子、没有老鼠、没有蚂蚁,没有蝎子就更好了。
“十不”就是穴不会太高,也不低、不沉、不浮、不干、不湿、不寒、不暑、不过大、不过小、不噫生气。
如果稍微高一点,稍微低一点,稍微干一点,稍微湿一点,这也不怕,老祖宗在多年前就告诉我们,龙穴里有这种五害不要紧,“五害不亲,十一不具,是谓其次”,这都不要紧,不会损坏这个风水宝地,这都是其次的。
“若伏若连”的龙脉,山非常的高,来的龙脉像马一样奔驰,像龙一样过来,有几个龙脉,“其止若尸,若怀万宝”的穴位,前面有案山像鼓囊一样鼓起来,然后里面的很大,还可以装东西一样,这个气就不会散,穴的主山又像龙或者像凤一样的珍奇异兽,穴位看起来就像皇帝一样万圣之尊。
明堂开阔,周围的水周围的山全部围抱着穴位,“诸山皆供此龙,例众水皆为穴用”,然后龙虎抱卫,四势端明,朝山和主山有情。这种地方就是生气最强的地方。老祖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什么地方生气最强。
图片
《葬经》之五不可葬(十)
原文: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势而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古人说这些地方不要去点,因为它生气最弱。
“山之不可葬者五”:
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童山是不长草的山。童山不可葬,因为气以生和,童山没有气没有水所以不能葬,第一种山童山不可葬。
气因势而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意思是说生气是跟着土的形状而来,如果这个土断掉了山断掉了,就没有生气了或者生气很弱,所以断山不可葬。我们看一下图就知道断山,这里断掉了,山断掉了气就过不了,气要跟着土来走。
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石山是没有气的,气要跟着土来走,所以石山不可葬。“石山”指的是这种石头很多的山,大部分都是石头的,因为这个气是跟着土来走,石头山上没有土,所以它的生气就很弱。
反过来说要是石头山上有土的话,就有能量过来也是可以用的。要灵活变通,一般技术不过硬的,或石头山比较乱的,最好不要葬。因为石头山这么乱,我们把它当恶砂破砂。破砂恶砂出心术不正的人。这种人还容易生病有灾,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出伤病之人,大病大灾,当然不是说全家人都会出大病大病至少会有一个人或两个人会碰到大病大灾。所以说断山石山不可葬。
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过山”是沿着这个山脉正在行走,没有停止,这种地方不能葬,必须要停止才可以葬,前面这种山脊上是过路没有结穴的,没有平夷如掌不能葬。
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独山就是单独一个的山,不可以葬为什么?他说气以龙会。单独一个山的能量就很小,没有龙脉过来,这个龙气太少了,是不可以葬的。这是生气最弱的地方。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葬在这种地方就要产生新的灾祸,或消除已得到的福气。如果有钱就更没钱,有官就会丢官,没钱就更没钱。这就是五种生气最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