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发成趋势,豌豆荚要抢占风口百家号

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红利正在消失,应用分发市场也开始放慢脚步,这是一个事实。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换机周期继续拉长,每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幅逐步递减;另一方面,应用分发市场中

APP

分布结构的二八效应明显,极少数的头部应用几乎“垄断”了流量,排名

TOP

的头部

APP

应用大概占据了全平台分发量的

55%-60%

,中长尾应用的发展困境日益突出。

对用户来说,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用户获取所需应用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中长尾应用开发者来说,由于头部应用垄断入口和信息严重不对称,大量优质应用被淹没在“后台”。对于这个问题,在刚刚举行的豌豆荚

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战略发布会上,豌豆荚总经理张博表示,行业目前存在问题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用户不知道要选择什么,中长尾应用得不到有效分发,用户和

APP

之间不能形成直接的高效联系,豌豆荚通过应用内容聚合和应用内容前置的方式,要做的就是创造新的信息连接方式。

解决痛点,移动应用分发的下一站是内容分发

既然谈下一站,就意味着现有的平台和业务模式并不完美,在用户体验上存在“瑕疵”。目前来看,移动应用分发行业存在诸多痛点,其中不少在用户端体验、应用开发端已饱受诟病,中长尾的应用得不到有效分发,用户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怎么选择。

粗略来看,痛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距离感,互联网一直在解决效率和质量上的问题,不管是获取信息和商品,还是获取

APP

应用,路径和链条上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用户来说,下载契合自身需求的

APP

应用的难度不断加大,中间也存在着壁垒,距离感越来越明显。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头部应用抢占入口,分发平台的过度商业化,让有限的分发入口被少数应用所盘踞,而同一类

APP

,用户打开不会超过

3

款,众多

APP

没机会触达用户,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中长尾应用距离用户越来越远。

二是模糊感,大多数的用户在下载某一

APP

应用前,除非指向某一具体

APP

,否则并不完全清楚

APP

的功能,只能通过模糊的关键词匹配去筛选应用,下载、安装和使用,结果很容易陷入到下载、卸载、再下载、再卸载的死循环里。经过长周期的反复对比后,才能获得一款符合自身需求且质量达标的应用,用户与

APP

应用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让应用获取效率极低。这一现象在红利期表现并不突出,但用户对应用体验和品质要求变高时,就变得非常糟糕了。

三是抗拒感,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红利释放期,用户频繁下载应用,分发量与日俱增。但随着用户使用习惯逐步稳定后,手机端存储空间变成了“有限资源”,网速、流量等限制让用户对下载应用有了“抗拒感”。实际上,身边有不少有同样感受的朋友,每天不断清理各种应用的缓存和信息、照片等释放空间,每日处于纠结与斗争中。这大大降低了用户下载新

APP

应用的意愿,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

那么,如何给用户松绑,消除移动应用分发行业的痛点,并进一步释放需求呢?显然,症结出在两点上,一是应用内容的发现和挖掘能力不够强,三年前豌豆荚开始探索应用内发现和搜索模式,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当然也因此,最终被阿里所“迎娶”。二是应用精准、个性化分发上的“缺位”,除普适性更强的头部应用外,如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矛盾已经日益突出。可见,未来移动应用分发需要朝着大数据精准分发、微体验即内容前置等方向升级,内容分发会是下一站。正是出于这种趋势洞察,在豌豆荚战略发布会上,豌豆荚总经理张博宣布了豌豆荚「流量

+

内容」双入口发展方向。他表示,豌豆荚最大的目标是做应用内容的聚合和前置化,通过应用前置出来的内容和服务去吸引用户,更快地触达用户,为用户提高获取

app

内容的效率。

阿里系豌豆荚欲打“

APP

内容”牌

面对移动应用分发市场所面临的困局,对第三方应用分发市场来说,挑战与机遇同在。这种挑战既来自于自身变革的意愿和能力,同时短期还不得不提防智能手机厂商品牌应用商店的分流。当然这其中也孕育着机遇,因为应用分发处在重要的发展拐点上,往往是弯道超车的时候,谁能解决行业痛点,并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也就具备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目前来看,第三方移动应用分发行业里的百度系、腾讯系、阿里系三大巨头已纷纷出招,试图破解市场痛点,也意在抢占下一站内容分发的风口。

其中,阿里在收购豌豆荚之后,逐步缩小与百度系、腾讯系间的距离。而且豌豆荚在应用内搜索、内容发现及精准分发上耕耘多年,是国内最早洞察到应用分发渠道向应用内容消费方向转型的平台。豌豆荚布局「内容分发」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在内容前置上,有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内容实力赋能,一方面是在内容聚合上,豌豆荚多年累积的对

app

内容挖掘、聚合能力,并在阿里数据的助力之下,内容分发能实现更高效、更精准、更直达式的分发。

据豌豆荚副总经理洪绯在战略发布会上所说,“移动互联网的最小单位会由‘

APP

’往‘

APP

内容’转变。”道理很简单,

APP

只是一个承载内容或服务的“壳”,用户真正需要的是

APP

里的影视、音乐、资讯、购物信息等服务。这一点类似搜索引擎的蜕变过程,用户搜索的目的不是为了结果页,而是跳转后的内容或服务,所以百度才不得不搞出一个数据和应用开放平台,通过结构化的数据和服务,让用户获取到优质、精准的搜索结果。

豌豆荚从

APP

应用分发到

流量

+

内容

双入口的升级,也是如此。正如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在战略发布会上所说,应用分发的未来流量价值必然联合数据、内容形成更大的生态闭环。而有了阿里移动产品、内容矩阵的加持后,豌豆荚更能有效地解决用户获取

APP

信息不对称、信息效率低下的难题,并在用户和

APP

内优质内容间建立新的连接方式。过去,豌豆荚只是一个独立应用分发平台,但进入内容分发时代后,多样化应用内容和场景的覆盖变得异常重要。阿里移动旗下的

UC

、阿里音乐、优酷土豆、阿里影业、阿里文学等文化娱乐内容板块,以及大阿里体系下的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等用户数据和场景的支持,再加上

PP

助手、

UC

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等产品矩阵的协同,阿里大数据为豌豆荚提供了精准分发的重要基础,阿里大数据是一个立体、多样、完整的大数据,涵盖了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

等多个维度的入口级应用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整合能够将对应的内容精准推送给用户,做到个性化推荐。这些让豌豆荚更具备发现、聚合

APP

内用户所需内容的能力,从而构建更丰富的内容消费场景,更能打赢内容分发这一关键战役。

当然,除了阿里携“

PP

助手

+

豌豆荚”的内容分发战略气势汹汹外,百度系、腾讯系也是摩拳擦掌,前者在去年提出了破壳技术,通过

APP

内容破壳,让用户下载前就能了解到应用,缩短从“看到”到“用到”应用之间的链条,而后偃旗息鼓,暂无大的动作;后者拿出了体验式分发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