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研究生的教育扶贫让微笑写在孩子脸上

王德翼、肖哲韬、伍婵、袁丽荷、罗曙、胡茜是衡阳南华大学的研究生。今年9月,他们通过自愿报名和考核选拔,来到学校对口扶贫的偏远山乡——娄底涟源市古塘乡。在古塘乡中心学校,古塘乡古塘村小学,丁家村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教育扶贫支教活动。

11月15日,摄影师来到这里,记录6名研究生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图/文:曹正平

王德翼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二年级研究生

涟源市古塘乡丁家村小学,王德翼在上数学课。

“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学校与当地老师的帮助下,王德翼记住了班上15个学生的性格,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状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开展课后辅导,让学生逐渐适应彼此都习惯的教学节奏。当听到孩子们在讲台下面讨论谁的作业获得A更多的时候,他确定自己和他们一起走在正确的路上!”

涟源市古塘乡丁家村,王德翼(后)与学生们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

涟源市古塘乡丁家村小学,王德翼在切土豆丝准备做早餐。

涟源市古塘乡丁家村小学,王德翼在上数学课。

涟源市古塘乡丁家村小学,王德翼与学生们一起吃午饭。

涟源市古塘乡丁家村小学,王德翼下载了动画片,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放给学生们看。

肖哲韬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年级研究生

涟源市古塘乡古塘村小学,肖哲韬(右)在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教学技巧。

“在当中学老师的父母熏陶下,有过农村二年初中教学经历的肖哲韬,在学校刚展开扶贫支教活动时就立马报了名。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到贫穷地区,也希望将自己所见的美好世界介绍给贫穷地区的小朋友。”

涟源市古塘乡古塘村小学,肖哲韬(右)在上英语课。

涟源市古塘乡古塘村小学,肖哲韬(左一)课余时间与学生们打乒乓球。

伍婵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年级研究生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伍婵在上历史课。

“在这短短的二个月内,伍婵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从容淡定,角色的转换让她学会了更好的与人相处,领悟了不一样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美好,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伍婵在上历史课。

涟源市古塘乡古塘村,伍婵(左二)到留守儿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伍婵在健身器材上休闲。

袁丽荷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二年级研究生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袁丽荷在上语文课。

“在袁丽荷和之前带班的语文老师辛勤付出下,她带的班级期中语文平均分是整个年级三个班中的第一名。她相信因材施教,保持学生个性,肯定能有进步,希望在期末能争取带领同学们再创辉煌!”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袁丽荷在煮面条。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袁丽荷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

罗曙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二年级研究生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罗曙在给学生们上语文课。

“第一次担任57个孩子的老师,罗曙没有慌乱,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和帮助下,她投入巨大的热情讲好每一堂课,希望能尽自己所学,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罗曙(右)在帮袁丽荷(左)吹头发。

胡茜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二年级研究生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胡茜在整理留守儿童就读情况调研材料。

“连日来,胡茜跟着老师们走访调查了40余户学生家庭和课堂情况,进行了古塘乡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看到中小学的留守儿童比例巨大,坚定了她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胡茜在宿舍化妆。

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胡茜在和学生们一起打排球。

经过简短的磨合与适应,现在他们已经克服了诸多困难与不便,深深的融入了当地学校的教学工作之中,成为了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主力军。他们决心通过一年的支教活动,让古塘这个偏远山乡的孩子们开阔视野、学到知识,为教育扶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11月15日,涟源市古塘乡中心学校,南华大学扶贫工作队队长邹海贵(左四)和支教的研究生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